覆土袋栽香菇是本所科技人員首創的香菇栽培新模式(譽稱“長汀模式”)。采用該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質特佳、產量很高、高溫能出菇、管理極省工、營養易補充等突出優點。特別是反季節覆土袋栽香菇盛產優質夏秋菇,暢銷國內外,物稀為貴,經濟效益更高。本所科技人員應聘在省內外指導數十個大規模覆土香菇生產基地,已歷時十多年,由于技術不斷創新,形成了全套先進工藝,把覆土袋栽香菇技術推進到嶄新的高度,處于國內國際領先水平。例如應聘在江西省寧都縣肖田、東韶等鄉指導反季節覆土香菇生產,扎根山區,拼搏九年,該地反季節覆土香菇從1998年的10萬袋發展到2005年的2000多萬袋,2007年的4000多萬袋(含周邊地區),其中七千多人口的肖田鄉達2000萬袋。一躍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效益最高的反季節香菇基地,利潤高達6~10元/袋。“肖田香菇”(肖田、東韶及周邊地區所產香菇)質量最優,馳名中外。2005年本所科技人員應聘又在江西省撫州地區、鄂豫邊界地區、湘黔桂邊界地區創辦了三個新的菌種場,每個菌種場都指導多個食用菌生產基地,每個基地都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當前,全國各地來人、來電、來電子郵件等進行技術咨詢,求購菌種,聘請技術員等不計其數。本所科技人員正在將本所首創并不斷創新完善的反季節覆土香菇標準化高效栽培技術推向全國,為廣大農民增收致富作出新奉獻。現將該項技術公開簡介如下:
1. 選用良種
本所和本縣科技人員選育成功的反季節覆土袋栽香菇專用特優菌株,具有溫型高、菇體大、菇肉厚實、菇形圓正、高產優質等突出的優良性狀,為首選當家良種。
2. 季節安排
菌筒制作12~3月,覆土轉色4~6月,出菇管理5~12月。
3. 菌筒制作
3.1 備料
培養料參考配方1:干雜木屑75% 麥皮、細米糠17% 玉米粉5% 石膏粉1% 碳酸鈣粉0.8% 磷酸二氫鉀0.1% 硫酸鎂0.1% 紅糖1%。每千袋用料量:1150公斤干料。
培養料參考配方2:干雜木屑77% 麥皮、細米糠17% 玉米粉3% 過磷酸鈣1% 碳酸鈣粉0.8% 尿素0.2% 維生素B1 2ppm(每千袋中加230片) 紅糖1%。每千袋用料量:1150公斤干料。
說明:上述培養料配方中的用量為15厘米×65厘米香菇袋的干料用量;紅糖和維生素B1可以不用;本所直接指導的鄂豫邊界地區的香菇基地(產棉區)用棉籽殼代替部分雜木屑,更加優質高產。
3.2 拌料
3.2.1 技術要求 配方準確,拌料均勻,含水量適宜(水質應達飲用水標準)。
3.2.2 工藝流程
(1)不溶性原料干混均勻。將雜木屑、麥皮、細米糠、玉米粉、石膏粉、碳酸鈣粉等分層加入,用鐵鍬等工具混勻(2~3遍)。
(2)可溶性原料溶于水。把紅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過磷酸鈣、尿素、維生素B1(先碾細)等溶于水制成營養液。
(3)將營養液加入干料中拌勻(2~3遍)。
(4)測定含水量。香菇培養料適宜含水量為60%左右,準確測定需用電熱干燥箱、天平等設備。農村一般可用手感簡易測定法:拌料半小時后,培養料若能手握成團,落地即散,手掌有水印為適宜。并可試裝幾袋,料筒重2.5公斤左右為好(15厘米×65厘米的香菇袋)。若料偏干,噴灑適量水后拌勻;若料偏濕,加適量干料后拌勻或攤曬蒸發適量水份。
3.3 裝袋
培養料用裝袋機裝袋,盡量裝緊,且料筒各部分松緊一致。袋口留足7厘米,用干布抹凈袋口內壁,用塑料帶扎緊袋口,反折再扎緊。料筒應盡量避免刺破,認真檢查,發現破洞,即用透明膠布貼補。
3.4 滅菌
3.4.1 滅菌設備
我們通常采用鋼板鍋罩膜式滅菌灶或專用鍋爐罩膜式滅菌灶,每灶可供5000~10000料筒進行常壓滅菌。
3.4.2 裝筒罩膜
料筒“井字式”堆疊于鋼板鍋上或鍋爐旁邊(底部架空透氣),內用薄膜外用帆布(或彩條布)罩密,再用沙袋壓邊,表面用繩索拉緊縛于小鋼筋鉤上。
3.4.3 滅菌時間
猛火“攻頭”,盡快升溫至100°C,維持12~15小時,停火后再燜2小時以上。料筒數量越多、堆得越密、氣溫越低,滅菌時間越長;反之,滅菌時間可短些。如果料筒滅菌不徹底,以后菌筒各部分都暴發雜菌,形成“花筒”,損失慘重,應盡量避免。滅菌過程中還應認真觀測,及時加水避免“燒鍋”(如果采用鋼板鍋罩膜式滅菌,因蒸氣冷凝水仍流回鍋中,只需加少量水或不加水),也應避免火力過猛造成罩膜炸裂。
3.4.4 掀膜卸筒
滅菌溫度和時間達到要求并適當降溫后,即可掀膜卸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