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不同品種混雜不出菇問題


這篇文章值得搞草菇方面的學界、業界認真看看,特別是育種和制種,還有大規模種植者。
很多人看了文章題目,也許會覺得很普通,沒有看下去的價值,但是如果這么簡單的話我就不會寫這個文章了。
很多人都知道,草菇不同品種菌種混雜在一起播種大部分會無法出菇,除了同系列不同品種混雜以外。如果你混了兩個品種還會出菇,可能是同種異名或者是同系列品種。但是估計很多人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特別是育種者,在同一個菇房做出菇實驗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有的對比品種會局部不出菇,或者產量很低,但是明明這個品種在別人手上出菇很好。為什么會這樣?大家注意看文章開頭的兩張照片。這個照片拍攝于2018年4月份,照片里面是接種后剩余的草菇菌種,由于只用了很少一部分,所以沒有丟棄,我封口后保存下來。第二天我去菌種房例行檢查的時候,突然發現,在袋子的頂部竟然出現草菇菌絲,而中部沒有菌絲,也就是頂部的菌絲和底部的培養料是沒有連接在一起的。這個發現讓我困擾多年的問題一下子明白過來了!
因為,在這之前的幾個月前,我朋友徐盛林才跟我一起聊起:他發現,一個菇房兩棟架子,一棟架子播一個品種,經常會出現這兩棟床架中間過道這邊的半邊床面不出菇,也就是只出那半邊沒有交雜的床面。因為我們兩個都是專業制種多年的人,經常會做些新品種實驗,所以我也是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當時一直納悶,為什么這交雜的地方不出菇呢?因為這個中間還隔了60多公分的過道,菌絲不應該延伸過去混雜在一起啊?!剛剛開始,一直以為是新實驗的品種有問題,所以才不出菇。但是,后來做的實驗多了就發現了應該不是新品種的問題,應該還有其他問題導致的。后面有時候要做新品種實驗就不敢在同一個菇房播兩個品種做實驗了。要做新品種實驗都是一整個菇房實驗,而漳州的一個菇房都是300-500平方米為主,所以實驗一不慎,有時候損失不少。當時,我們也分析了很多原因,包括考慮到是不是不同品種會產生不同氣味或者物質而互相抑制,但是后來還是否定了,因為空調化菇房經常打內循環風,所以菇房的氣味和漂浮物會比較均勻混合分布,有也是影響更大面積才對,但是空調菇房出現的情況和普通菇房一樣的,也是經常半邊不出菇,有時候過道寬的菇房不出菇的區域會更窄。而上面的圖片的現像一下子讓我明白了:由于草菇菌絲非常細,所以在攪動(播種)過程中,會像孢子粉一樣漂浮在空中,然后隨著氣流沉降在對面床面上。因為圖片上的菌絲分布那么均勻,不可能是我接種勺去碰到袋壁形成的,而且那天我非常小心,取種塊的時候沒去碰到袋壁,而且即使接種勺碰到袋壁菌絲只經過24小時也不會全部連接在一起形成那么大片的區域(草菇菌絲適宜溫度下每天生長3厘米),而且這些菌絲沒有中心發育點,所以這些菌絲肯定是漂浮在袋子中,隨后沉降下來形成的,而頂部菌絲會發展的原因是袋子封口后放到菌種培養庫的時候頂部有形成霧狀水珠,所以給草菇菌絲生長提供了濕度條件,而且中部剛剛好有一段沒有形成霧狀水珠,所以造成了和培養料有個中間隔離帶,所以才會讓這個草菇菌絲漂浮的假設得到了驗證。
所以,草菇育種的朋友們,以后新品種實驗一定要單獨的小菇房做出菇實驗,或者播種時候做好隔離,這樣才不會導致實驗失敗!!!而大面積種植者在種的過程中不同的草菇品種的菌種一定要分開不要混在一起,以免造成不出菇。而制種的朋友們更要注意了,在接不同品種的草菇的時候,接種箱一定要做好清洗消毒了。
本文本來不想發表,后來發現在交流過程中有的朋友已經透露出來了,已經傳播一定范圍了,所以今天干脆把它寫出來了。
佳興食用菌——專業雙孢菇菌種供應商適合普通菇房及工廠化菇房使用。聯系方式1361508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