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免棚栽培大球蓋菇技術
大球蓋菇又名皺環球蓋菇,酒紅色球蓋菇等。子實體單生、群生或叢生,菌蓋呈半球形,朵形大,菌蓋6-10厘米。最大菇叢可達數公斤,其菇體菇色鮮紅,食味清香,細膩脆嫩,爽滑可口,營養豐富,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國際菇類市場暢銷的十大菌類之一,是這幾年非常有發展前景的食用菌新品種。發展大球蓋菇具有以下特點:一、大田露地生料栽培,只需把菌種直接接種在培養料上,蓋上泥土即可,無需搭棚,操作簡單,管理粗放,容易成功。二、栽培原料豐富,如稻草、谷殼、刨花、桑枝屑、竹屑、甘蔗渣等,農村隨處可取。三、大球蓋菇抗逆性強,適應溫度范圍廣,可在4~30℃范圍出菇。四、大球蓋菇產量高,一般畝產鮮菇在1500~2000公斤,畝產值在10000元以上,畝純收入可在5000元以上,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五、種大球蓋菇不與種稻爭地,實行稻-菇輪作,桑園、葡萄園、吊瓜園間作,栽培后廢料留田,對提高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地肥力等作用明顯。秋冬栽培,播種時間可在晚稻收割后的10-11月份,至次年的4月底5月初采收結束,既可穩定糧食生產,又能促進食用菌和糧食生產協調發展。
一、大球蓋菇的生物學特性
1.營養 主要利用稻、麥草、谷殼、刨花、桑枝屑、竹屑、甘蔗渣、玉米桿、大豆桿等原料栽培。原料中不需加化肥、石膏、米糠等任何輔料。
2.濕度 要求培養料含水量為70~75%,出菇期間要求空氣濕度為85~95%。
3.溫度 菌絲生長溫度范圍為5~36℃,而最適生長溫度范圍為23~27℃。在10℃以下、32℃以上菌絲生長緩慢,超過36℃菌絲停止生長,如持續時間過長,則易造成菌絲死亡。
4.光照 在子實體發生及生長期間需一定的光照,增加產品色澤,提高品質。
5.空氣 子實體生長發育期需要充足的氧氣。在出菇期間一定要使菇場空氣暢通,否則其生長會受到抑制。
6.酸堿度 培養料略偏酸性對大球蓋菇生長有利,菌絲在pH值為4.5~9時均能生長,但培養料最適pH值為5~7。
二、栽培技術
1.栽培場地選擇 大球蓋菇在冬閑田栽培,主要選擇土壤偏酸性、肥沃、含腐殖質高,日照充足、排水良好的水稻冬閑田,做栽培場所。
2.栽培季節 安排根據大球蓋菇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發育對溫度的需求。冬閑田種植大球蓋菇的季節應安排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播種為宜,來年1月開始出菇,4月底5月初采收結束。
3.栽培材料的選擇 大球蓋菇的栽培材料可選擇新鮮、干燥、不發霉、不腐爛的稻草、谷殼、刨花、桑枝屑、竹屑、甘蔗渣等做原料中的任何一種或者混合使用都可以,常用配方可選用①干稻草80%、桑枝屑(刨花、竹屑)20%;②稻草60%,谷殼30%,桑枝屑(刨花、竹屑)10%。每畝要求總配料量4000-5000公斤,在播種前需將配料浸泡濕或噴濕,待料浸噴濕均勻后立即播種,畝用優質大球蓋菇菌種500袋~600袋。
4.栽培方法 稻田先作畦,畦寬60-70厘米,溝寬40厘米,將發酵后的栽培料鋪于畦面上,厚15厘米左右,將菌種掰成鴿蛋大小菌塊,菌種間隔10厘米左右,邊播種邊蓋上5厘米厚的發酵料,在料面蓋上3-5厘米的土,最后在覆土上面再蓋一層稻草用來保濕。
5.栽培管理
(1)調溫 播種后料溫控制在20~30℃之間,最好25℃。料溫高于30℃應采取降溫措施,若料溫低于20℃,可蓋薄膜保溫。
(2)調濕 一般播種后3天菌絲開始萌發,料溫在22—27℃的溫度下,60天左右菌絲就可長滿料層,子實體大量形成并開始爬土,若遇天氣干燥,空氣相對濕度低,應在畦面稻草上噴少許水保持土壤濕潤,若條件好可安裝噴水設施,每隔2-3天噴水一次(根據干濕度而定)。畦面相對濕度控制在85~90%,促使出菇。過10天左右開始長菇,從長菇到采收大約5—7天。
(3)病蟲害防治 冬季種植大球蓋菇病蟲發生少,加上大球蓋菇抗性強,栽培前期認真控制好溫度和水分,使菌絲生長健壯、旺盛,可以抑制其他雜菌滋生。若栽培時發現鬼傘,需及時拔除燒毀或深埋,以防止消耗料內養分和擴展蔓延。
三、采收與轉潮管理
當子實體的菌膜尚未破裂或剛破裂,菌蓋呈“鐘”形時為采收最適期,不同成熟度的菇,其品質、口感差異甚大,以沒有開傘的為佳,適應市場鮮銷。采菇時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體的下部,輕輕扭轉一下,松動后再向上拔起,采完一批菇后,應補足水量養菌出菇,經10~12天,又開始出第二潮菇,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菇,可連續采4~5批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