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林 齊登全
淄博花山食用菌研究所
傳統的香菇栽培模式,大都采用固體菌種、15×55cm細長栽培袋、多點式接種后套袋防污染,然后再脫袋增氧發菌。這種模式的缺點是:固體菌種周期長,菌齡不一致生命力相對差,多點接種效率低、污染機率高發菌慢周期長;細長袋出菇后期補水困難且出菇碎小;套袋、脫袋既費工又增加成本;整個模式不利于機械化、自動化操作,很難提高生產效率以降低成本。我所根據自身多年用液體菌種生產香菇的經驗,本著利于機械化、自動化制棒,降低成本、縮短周期提高效率、提高產量、質量的理念,總結了一套利用液體菌種粗袋(20×50cm)窩口插棒滅菌單點中心接種新模式。
一、菌袋選擇及封口方法
選用折幅20cm長50cm厚5絲的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采用臥式防脹裝袋機裝袋,采用窩口插棒方法封口,插棒長占菌袋實裝高度的三分之二,菌袋窩進口內3cm即可。窩口插棒可用人工也可用窩口插棒機實現自動化提高效率。工廠化制袋可定制盛8—10袋高溫滅菌筐,垛筐或裝滅菌車進鍋,菇農可碼垛。
二、滅菌方法
高壓滅菌123℃3小時或常壓滅菌10小時均可。滅菌完成需卸入無菌環境冷卻到25℃方可接種。土法滅菌在卸鍋時易暴露在大氣環境中造成菌袋表面二次污染,接種前需用煙霧劑熏蒸最好使用臭氧消毒器進行消毒滅菌。
三、接種方式
工廠化制袋采用接種線接種,接種室提前用臭氧滅菌器消毒1小時作環境處理,提前半小時打開接種線風機、紫外線燈,人員進入嚴格無菌操作程序,把冷卻好的菌袋整筐通過輸送滾軸送到接種機下,兩人拔棒一人接入液體菌種50ML,然后塞入滅過菌的無紡棉或海綿塞。接完的菌包通過滾軸送到接種室外再運到培養室。接種線每小時可接1000多袋。不具備工廠化條件的,也可用接種室接種,但必須采用臭氧滅菌,配套負離子風機形成局部無菌環境,否則污染不好解決。
四、液體制菌設備配套
小搖床、大搖床、發酵罐,如果一次接5000包需用250L菌種,需350升罐,需配500ML、5000ML三角瓶以及立式滅菌鍋用于三角瓶滅菌,配單人超凈工作臺接種。
五、培養
20—23℃環境溫度,23—25℃料溫,空氣濕度50—70%,避光培養。
六、出菇管理
根據具體條件選擇出菇方式,常規管理。但擺放菌袋一定要把有孔的一頭朝上,這樣在噴水過程通過中心存水即解決了補水問題。
七、本工藝的特點
固體菌種從斜面母種開始,原種25天,栽培種25天,栽培袋4點接種50天,總需100天,直接用2級種也需要75天;液體菌種從斜面開始→小搖瓶6天→大搖瓶4天→發酵罐5天→到接種15天,菌袋40天,總55天。固體菌種多點接種每小時接500袋,液體可達到800—1000袋。液體菌種菌齡短、生命力強產量高質量好,大幅度縮短時間、節約人工降低成本。
窩口插棒簡便易行,有利于機械化,單點中心接種方便快速不易污染、發菌快,出菇補水方便;插棒、海綿塞投資小周轉快(日產5000棒只需15000只插棒即可)省工省力。
近幾年國內外香菇市場需求量大、價格穩定,但香菇生產周期長,機械化程度低,落后的生產模式限制了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隨著人工費用的大幅上升,傳統的栽培模式已無利潤可賺,采用液體菌種和栽培新模式以提高機械化程度是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