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株“18”液體菌種生產試驗及優勢分析
馬求鳳
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食用菌辦
《福建熱作科技》
2017.2
專業化、規模化、工廠化生產已成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新趨勢。為探索適合食用菌發展新模式,進行了香菇菌株“18”液體菌種生產試驗。
材料與方法
(一)供試菌株
選用中溫型香菇菌株“18”,原種由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
(二)試驗地點
寧化縣翠江鎮小溪村香菇基地,接種室和培養室為含空調的彩鋼板房,出菇房為鋼架遮陽棚,采用畦栽出菇。
(三)試驗方法
2016年3月9日同時生產液體菌種和常規固體菌種(對照)。3月15日利用生產的液體菌種接種菌包3000袋(每袋接4穴,每穴接種量10 mL);常規種于4月10日接種菌包3000 袋(每袋接4穴,每穴接種量10g)。
1.液體菌種生產:給液體菌種發酵罐(選用200 L 罐)注水、加溫,灌體水溫上升到70℃時投料,投料前用溫水把玉米粉1.5 kg、黃豆粉1.0 kg、葡萄糖1.0 kg、維生素 B 1 100片和維生素B 2 100片攪拌均勻,用網布過濾。打開灌體投料口,把過濾的培養液用漏斗加入到灌體,總量加到觀察鏡頂部為宜。倒入30mL消泡濟,擰緊投料口。
經投料滅菌后,培養料冷卻至25℃時接種。用1000 mL 三角瓶裝500 mL水,置高壓鍋中滅菌30 min,冷卻后將原種在無菌箱中攪碎,接入三角瓶,再倒入800萬單位的青霉素搖動勻后接入發酵灌。接種時先用火焰圈對接種口進行滅菌,在接種口放置酒精圈,點燃后燃燒1min 左右。迅速將罐體投料口打開把先前準備好的三角瓶內的原種迅速接到灌體培養基中。接種后,迅速蓋上投料口并擰緊。菌球培養過程中,罐灌體內壓力應保持在0.025~0.03 Mpa。
2.菌包生產:培養料配方、裝袋、滅菌與常規栽培相同。接種液體種:將滅菌的料袋放入已消毒的房間,袋溫度降到30℃時,開始接種。接種前,先將接種槍膠管頭用紗布包好,進行高溫滅菌。滅菌后與發酵罐連接,連接過程要一邊對液體發酵罐出料口進行火焰滅菌,一邊取下膠管頭包裹的紗布快速連接出料口。接種時,每袋打孔4個,將液體菌種注水到菌棒里,每個孔約注射10 mL 菌種。接種后的菌包管理與常規栽培相同。
觀測液體菌種和常規固體菌種(對照)兩種方式生產栽培種所需時間、污染率,生產菌包菌絲萌發情況、菌絲滿包所需時間、污染率,子實體形成時間和前三潮鮮菇產量。
結果與分析
從以下實驗對比表可以看出:液體菌種生產栽培種所需時間縮短了23天,生產菌包菌絲滿包所需時間縮短了12天,整個生產周期比常規栽培縮短 35 天;栽培種污染率降低了 3.8%、菌包污染率降低了1.1%;液體菌種生產夏栽香菇單袋平均產量增加了10.2%,常規栽培第3 潮菇遭遇7月份高溫天氣,導致產量較低。

小結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香菇菌株“18”液體菌種代替固體菌種在生產上是可行的。其生產優勢有:一是液體菌種具有流動性,接種后萌發點多而分散、走菌速度快,生產夏栽香菇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5月中旬就開始出菇,前3潮菇避開7月份高溫天氣,增加了產量,同時能搶抓夏菇市場(夏菇價格較高),增加菇農收入。二是液體菌種萌發速度快,超過了雜菌滋長速度,栽培種和菌包雜菌污染率明顯降低。三是液體菌種生產操作簡單,生產同期短,大大降低生產和管理成本,適合專業化、規模化、工廠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