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菌種是用液體培養基培養而成的菌種。近年來,國內外正積極研究液體菌種的培養與利用。與固體菌種相比,它具有菌種生產周期短、菌齡整齊一致、接種方便、接于固體菌料發酵快、適宜于工廠化生產等優點,因而受到了廣大栽培者的歡迎。目前我國已能進行深層發酵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鳳尾菇、美味側耳、鮑魚菇、金針菇、黑木耳、猴頭、草菇、蜜環菌、茯苓、滑菇和冬蟲夏草等,其中應用最多的是香菇和平菇。
一、液體菌種的培養方法
常見的有采用搖床來生產的搖瓶培養法和采用發酵罐來生產的深層培養法。若少量生產,可以用搖瓶培養法。深層培養需要一整套工業發酵設備,如鍋爐、空氣壓縮機、空氣凈化系統、發酵罐等,故投資大,只適用于工廠化的大規模生產。而搖瓶培養投資少,設備技術簡單,適合一般菌種廠生產使用。本節主要介紹搖瓶培養的技術方法。
1. 液體菌種培養基配方
(1)葡萄糖 3% 豆 粉 2%
玉米粉 1% 硫酸鎂 0.05%
磷酸二氫鉀 0.1% 酵母粉 0.5%
其余為水 pH值 自然
本配方適用于多種食用菌的液體培養。
(2)可溶性淀粉 3~6% 蔗糖 1%
硫酸鎂 0.15% 酵母膏 0.1%
其余為水 pH值調至6
本配方適用于平菇、香菇、草菇、猴頭和黑木耳等的液體培養。
(3)玉米淀粉 3% 磷酸二氫鉀 0.1%
玉米漿 1.2% 硫酸鎂 0.07%
其余為水 pH值調至5
本配方適用于香菇。
(4)玉米粉 50g 麥芽汁 100ml
瓊脂 0.5g 維生素B1 100ug
水 850ml pH值自然
本配方適用于平菇。
2. 搖瓶振蕩培養技術
培養液配制好后,裝入500mL容量的三角燒瓶中,每瓶裝量為100mL,并加工0~15粒小玻璃珠,加棉塞后再包扎牛皮紙封口,在1.5kg/cm2壓力下滅菌30分鐘,取出冷卻到30℃以下時,接入一塊約2平方厘米的斜面菌種,于23℃~25℃下靜置培養48小時,再置往復式搖床上振蕩培養,振蕩頻率為80~100次/分,振幅6cm~10cm。如果用旋轉式搖床,振蕩頻率為200~220轉/分。搖床室溫控制在24℃~25℃,培養時間因菌類不同而異,一般是在7天左右。培養結束的標準是:培養液清澈透明,液中懸浮著大量小菌絲球,并伴有各種菇類特有的香味。
二、液體菌種的檢驗方法
對液體菌種進行檢驗可采用感官檢查和取樣測驗相結合的方法。
1. 感官檢查 可采用“看、旋、嗅”的步驟進行檢查。
看:將樣品靜置桌上觀察。一看菌液顏色和透明度,正常發酵醪液呈黃色或黃褐色,清澈透明,菌絲顏色因菌種而異,老化后顏色變深;染雜菌的醪液則混濁不透明。二看菌絲形態和大小,正常的菌絲大小一致,呈球狀、片狀、絮狀或棒狀,菌絲粗壯,線條分明;而染雜菌后,菌絲纖細,輪廓不清。三看上清液與沉淀的比例,菌絲體占比例越大越好,較好的液體菌種,在瓶中所占比例可達80%左右。四看pH值指標是否變色,在培養液中加入甲基紅或復合指標劑,經3~5天顏色改變,說明培養液pH值到達4.0左右,為發酵點;如果在24小時內即變色,說明因雜菌快速生長而使培養液酸度劇變。五看有無酵母線,如果在培養液與空氣交界處的瓶壁上有灰色條狀附著物,說明為酵母菌污染所致,此稱為酵母線。
旋:手提樣品瓶輕輕旋轉一下,觀其菌絲體的特點。醪液的粘稠度高,說明菌種性能好;稀薄者表明菌球少,不宜使用。菌絲的懸浮力好,放置5分鐘不沉淀,表明菌種生長力強;反之,如果菌絲極易沉淀,說明菌絲已老化或死亡。再次觀其菌絲狀態,大小不一,毛刺明顯,表明是供氧不足;如果菌球縮小且光滑,或菌絲纖細并有自溶現象,說明污染了雜菌。
嗅:在旋轉樣品后,打開瓶蓋嗅氣味。培養好的優質液體菌種,均具有芳香氣味;而染雜菌的培養液則散發出酸、甜、霉、臭等各種異味。
2. 取樣測驗 可取液體菌種進行稱重檢查和粘度檢查;生長力測定和出菇試驗;化學檢查,包括測pH值、糖含量和氧含量等;顯微檢查,包括細胞分裂狀態觀察、普通染色和特殊染色等。
三、液體菌種的使用方法
液體菌種可作原種使用,也可作栽培使用。
1. 作原種 取一支100ml。獸用注射器,去掉針尖,換一根內徑1mm~2mm,長100mm~120mm的不銹鋼鋼管,制成一個菌種接種器。使用前,洗凈接種器并用紗布包好,經高壓蒸汽滅菌,冷卻后抽取液體菌種即可進行接種。
經滅菌待接入菌種的原種瓶,先要在無菌條件下去掉棉塞,并改換無菌薄膜包扎瓶口。接種時,將針管插入瓶口上的薄膜,每瓶接種量為10mL~15ml,要注意使液體菌種均勻分布在培養基表面,拔出針管后要立即用膠布貼封針孔,豎放在培養室的床架上進行培養。
2. 作栽培種或直接進行栽培 液體菌種在作栽培使用時,瓶栽的每瓶接種量為10mL~15mL;熟料袋栽的每袋接種量為,小袋10mL~15mL,大袋的20mL~30mL;開放式床栽的,每平方米接種量為500mL~1000mL,不需要接種針筒,可直接均勻灑在培養料面,或進行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