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孢霉病——食用菌常見病害之一


應讀者要求,今天寫一寫食用菌上特別是雙孢菇上比較經常碰到的疣孢霉病。
疣孢霉病,俗稱無頭菇、饅頭菇,國外多稱濕泡病,是由 有害疣孢霉 感染子實體引起的子實體不正常生長,感染后的癥狀如上圖所示。后期整個病菇會流出褐色水珠,菇體中心也有褐色水溶液,同時病菇體布滿毛絨絨菌絲體,下圖三所示,這個會滲水是和干泡病最大的區別。干燥后有時候菇體會變黃變紫,這是疣孢霉孢子附著形成的顏色,下圖四所示。


疣孢霉是典型的土壤菌,菌絲體能深入到土層底下80厘米,所以覆土材料取土的時候要除掉表面1米厚的土。初始傳播途徑以外界被疣孢霉污染的覆土材料帶進來為主,后期嚴重的時候,孢子會通過空氣傳播。所以,覆土的時候,覆土材料一定要徹底消毒,而且覆土材料要堆放在經過漂白粉消毒過的水泥地上,而且堆放時間不要超過1個月,超過1個月的話要及時覆蓋塑料薄膜。覆土材料的消毒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漂白粉,覆土材料(壤土,石灰,碳酸鈣等)混合均勻后,利用這些土做個水池,然后撒上漂白粉,然后灌水濕土,漂白粉按每一百平方菇床覆土材料加3-4斤算,500平方米菇房用15-20斤漂白粉,本消毒方法不適合泥炭土使用,只適合壤土使用。二·甲醛,適合泥炭土和壤土使用,每100平方米菇房用土加3-5升福爾馬林,按1斤福爾馬林加19斤水,然后一邊翻土一邊噴霧到覆土材料上,悶24-48小時,氣溫低于15℃不適合此法,因為甲醛無法揮發,消毒效果很差。三·高溫蒸汽法,把混合好的覆土材料用小袋子編織袋裝好,加蒸汽消毒,溫度53-58℃維持6-12小時,溫度不可過高,時間不可過長,不然會導致覆土材料的臭味假單胞桿菌大量死亡,導致覆土后只見菌絲不見原基長大。這個我在2012年底的時候在我們福建一個公司發現了這個問題。去的時候剛剛開始一直找不出來問題,經過兩三天觀察后發現是覆土材料有問題,后面問他們消毒溫度,才知道是消毒過度了。立即叫他們改變消毒溫度,覆土后就正常出菇了。
在出菇過程中如果出現疣孢霉局部感染,要及時局部噴咪鮮胺加多菌靈液,濃度為200倍。然后將病菇用塑料袋摘下燒掉,病菇地方再覆蓋石灰粉。這樣能比較有效控制病害擴散。如果大面積發生,那么每平方米用0.5克咪鮮胺加0.5克多菌靈加水2斤,整個菇房床面噴霧(如果您的菇是出口的,這兩個藥慎用,出口美國嚴禁多菌靈,出口歐盟嚴禁咪鮮胺。)。同時地面墻壁和采菇工具用3%漂白粉水溶液消毒。
切勿將病菇在菇房或者菇房周圍隨意丟棄,這樣會造成大面積爆發,造成嚴重減產!
佳興食用菌——專業雙孢菇菌種供應商適合普通菇房及工廠化菇房使用。聯系方式1361508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