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問:蘑菇堆料發酵有何利弊?
料發酵的主要意義是賦予其選擇性,即腐熟堆料適宜蘑菇生長發育,而蘑菇的競爭性雜菌很難侵入。但是,這種選擇性是以消耗堆料原材料為代價的。研究數據(表13)表明,400kg(100%)堆料干物質經過一、二次發酵減少165kg(約40%);出菇結束時減少218kg(55%),其中碳氮化合物減少216kg(54%),灰分(礦物質)減少2kg(1%)。
表13 堆料干物質的重量變化(Griensven,1988)
項目 堆料 含水 含水量 干物質 灰分+化合物
階段 (㎏)(㎏) (%)(㎏)(%) (㎏+㎏)
一次發酵始 1600 1200 75 400 100 84+316
一次發酵末 1000 720 72 280 70 84+196
二次發酵末 712 477 67 235 59 84+151
覆土時 625 400 64 225 56 84+141
出菇末 458 276 60 182 45 82+100
每產生1kg蘑菇,堆料約消耗220g干物質和900ml水。消耗的干物質有60%(130g)降解為CO2和水而提供生物能,約40%(90g)轉化為蘑菇子實體。堆料消耗的900ml水約是1kg鮮菇所含的水分。考慮到蒸騰作用,產1kg鮮菇最少還需覆土層提供100~300ml水。
自二次發酵末到出菇末,堆料干物質由235㎏減少到182㎏,消耗了53㎏,按220g干物質產1㎏鮮菇計算,應產菇240㎏(=53÷0.22)。
實際栽培產菇量如何呢?二次發酵末(發好菌)712㎏堆料鋪菇床7㎡,產切根菇210㎏(30㎏/㎡),加上切掉的30㎏菇根(根重約15%),全菇總重240㎏,已接近蘑菇的理論產量240㎏的水平。如果將712㎏堆料按含水67%折成235㎏干物質,全菇的生物轉化率(干料重/鮮菇重)高達102%(=240÷235);若按初始投料400㎏干物質計算,蘑菇的生物轉化率僅為60%(=240÷400),比木腐菌平菇(100%)低得多。原因是蘑菇堆料經過二次發酵,干物質被生物代謝損失40%!這就是追求蘑菇堆料選擇性的代價,也是事物利與害的兩面性吧?